王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金银川镇一团中心小学 843008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新教育理念下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素质。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投身于探索数学的奥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新教育理念下的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31-01
创新是当前时代尤为需要的一项品质,其不仅民族持续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更加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内在驱动力。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开展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打造浓厚的创新教学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展开探索研究。
1.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有所欠缺。针对当前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一系列问题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创新兴趣不足。创新离不开兴趣的有力支持,很大一部分小学生虽然不安于现状,但却缺乏迈出第一步的信心,表现出创新精神、创新兴趣不足的问题。缺乏创新兴趣,不仅会影响一个人创新潜能的发挥,还会影响创新探索的进程,所以,科技创新兴趣至关重要。二是,科技创新思维不足。创新思维,指的是人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可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洞察世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新想法新方法。作为创新的思想前提,创新思维是培养人创新素质的重中之重。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却不具备良好自我思考和学习能力,思考、解决问题时难以做到举一反三,缺乏新意与突破。三是,科技创新毅力不足。毅力,也可称之为意志力,是人为达到某项目标而自主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的一种意志品质,是意识能动性、个体积极性的重要体现。即便大部分小学生均能认识到毅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科技创新中往往一面临困难,便望而却步,意志不坚定,自暴自弃。
2.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策略
2.1明确创新内涵,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创新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刻,由此要求教师应当从创新的内涵着手,向学生阐明创新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制作科学小发明,以此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平时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各式各样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此学生不仅可学习到新知识,还可帮助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小学生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热衷于发现周围有趣的事物,学生对未知事情的探索欲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如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科技创新作品后,以此不仅可激发他们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使他们形成自豪感、成就感,使更多学生对科技活动产生兴趣,进一步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基于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科技充满好奇。与此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进行科技创作。期间遇到的问题,给予有效帮助,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2.3依托课堂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当开展好课堂教学分析工作,依托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唯有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可获得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向学生预设相应的学习问题,诸如有的植物在土壤中生长,如果将它们种植在水中,最终会产生什么结果?在诸如此类问题的索引下,以此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进一步引出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这一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鉴于此,教师可引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在“物体的沉和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设计相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制作中来。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动手操作、不断思考的过程,不仅可实现对物体沉浮相关知识的有效掌握,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4依托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表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仅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大力组织多样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全力推动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首先,打造完善的制度环境。为了进一步保障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目的的实现,学校应当开展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规划工作,不仅要具体安排各学年的科技创新活动内容,还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构建健全科学创新教育奖励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教育评价制度等,调动起师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革新思维方式,开拓学生视野。为了开展好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教师应当引入多样丰富的思维训练方法,并通过全面系统地训练,以此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在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对实际事物展开认识,确立思维方法的具体作用,并积极将思维方法应用于实际事物中。例如,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科技知识,诸如夏天雪糕会迅速融化,冬天水会结冰,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等,并应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各式各样的比赛是调动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驱动力。各种层次的比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创新意识。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对不同科技知识进行钻研学校,比赛的赛前准备也是不可或缺的累积知识的过程。同时,如果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后,一方面可加强学校整体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重视。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还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素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因此,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围绕如何更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主要问题的全面分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为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