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南纬6°,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这一日,雅万高铁1号隧道施工现场,空中彩旗飘扬,地面人头攒动。而地下,一座钢铁巨兽缓缓启动,刀盘旋转加速,金属与岩土的碰撞,切割出梦想的火花。
这是中国高铁海外首台盾构的始发,也是中国电力工程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步。经过在非电领域的转型升级和在印度尼西亚的十年打拼,中国电建这个“路外”企业,成功加入雅万高铁建设主力军,与众多“中国铁路大佬”同台竞技,携手开启印度尼西亚高铁时代的梦想之旅。
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也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拥有2.5亿人口,半数以上集中在爪哇岛。
坐落于爪哇岛西北部的首都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人口中心。在这里,人们出行大多依靠自驾汽车、摩托车,也有传统火车,但路线网并不发达,速度较慢且价格偏高。在2017年发布的全球最拥堵城市排名中,雅加达高居榜首。交通,成了制约雅加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
从雅加达到万隆,有一条“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但这条路,其实并不那么“高速”,就像一条相对封闭、没有红绿灯的普通公路,多如牛毛的汽车、轰鸣呼啸的重卡、穿梭摇摆的摩托,甚至偶尔出现的行人,都让“绿波速度”成为了这条公路的奢望。
140公里的距离,通常要跑上四五个小时。“若是去雅加达参加中午的会议,早上从工地出发,碰上堵车,还没赶到市区,会议就已经结束了。”中国电建水电八局雅万项目副经理段善平说。
等待,在雅加达似乎成为了一种无言的常态。人们在等待,等一场让出行顺利的交通变革;雅加达在等待,等一次让发展腾飞的梦想之旅。
2016年1月,万众瞩目的雅万高铁开工,这是国际上首个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合作共建的高铁,也是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
雅万高铁全长142千米,由印度尼西亚国企Wika公司牵头的多家当地企业,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多家中国公司,共同组成印中高铁公司(KCIC)实施建设。中国电建水电八局管段内,包含36千米长的两座特大桥、中国高铁海外首个盾构隧道、中国海外最大规模梁场。其中,1号隧道不仅下穿市区、轻轨,还经过一座清真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信徒最多的国家,为了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隧道施工不仅要避开当地传统节日,还要在每日祷告期间,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机械化作业。2号特大桥,与现有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的高架桥、轻轨改线项目穿插重叠,面临极其复杂的交叉施工、交通疏导、征地移民困难。加上该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台风、地震、暴雨时有造访,在这样星罗棋布的线路网里施工,无异于在昆虫翅膀上绣花。
2019年1月,长100米、重达3500吨的盾构机漂洋过海,从中国上海运抵雅加达。这是中国第一台出口海外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2月18日,高达20.5米、需混凝土380立方米的刚构桥墩浇筑完成。这是中国电建在雅万高铁的第一“墩”。
2月26日,雅万高铁管片厂建成,首环管片预制成功。这是中国电建在雅万高铁生产的第一环盾构管片。
2月28日,雅万高铁1号梁场成功浇筑首榀箱梁。这是中国承建的全球最大梁场生产的第一榀箱梁。
翁玄孝,印度尼西亚混血姑娘,落落大方,汉语也十分流利。2015年春天,留学中国河南的她,与同学们当起了背包客,在旅途中,她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高铁。
“快!特别快!从洛阳到西安,374公里的距离,只用了4个小时。而在我的祖国,从雅加达到万隆不过142公里,却要花上差不多的时间。”翁玄孝说道,“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把高铁带回家就好了。”
2015年底,翁玄孝结束了在中国的学习,回到印度尼西亚。不久之后,便传来了兴建雅万高铁的消息,她在兴奋之余,赶紧上网搜索雅万高铁的招聘信息。
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拥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电建雅万高铁项目部成立后,结合当地实际,引进了大量当地劳务,包含工程师、技工、安全员、司机、翻译、后勤等多个岗位。为了帮助当地员工更快掌握各项技能,第一批进场的中方技术人员,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也当起了老师。项目部还专门成立了培训学校,通过分类管理、技能培养,不断推动本土化进程,持续提升施工和管理效率。
2017年2月,翁玄孝通过应聘,成为雅万高铁1号隧道的现场翻译,与众多中印度尼西亚员工一起,用心打造每寸高铁,共同建设美好生活——她真的,把高铁带回了家。
雅万高铁的建设,将为雅加达、爪哇岛、乃至印度尼西亚,构建出一幅立体化交通蓝图,也将为整个东南亚地区开创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这个时代,不仅是速度的时代,也是经济的时代,更是发展的时代。(杨珂欣 刘梅玲 王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