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娱乐-蓝狮注册登录站

Black Soil Protection in China: Policy Evolution, Realistic Obstacle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日期:2024-05-20 19:15 / 作者:佚名
[1]王东印,裴莉. 浅析我国黑土地现状及保护[J]. 中国农村科技, 2022(1):16-19.
[2]林国栋,吕晓,牛善栋. “政策路径-政策工具-政策评价”框架下的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分析[J]. 资源科学, 2023,45(5):900-912.
[3]韩晓增,颜春起. 中国东北农田土壤水分属性及调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4]李保国,刘忠,黄峰,等. 巩固黑土地粮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36(10):1184-1193.
[5]赵华甫,吴克宁,王自威,等.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J]. 资源科学, 2011,33(5):929-934.
[6]张兴义,刘晓冰. 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4):340-344.
[7]韩晓增,邹文秀,杨帆.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36(10):1194-1202.
[8]韩晓增,邹文秀.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足迹与科技研发展望[J]. 土壤学报, 2021,58(6):1341-135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1)[EB/OL]. (2022-07-13)[2022-07-20]. http:∥www.mwr.gov.cn/sj/tjgb/zgstbcgb/202207/t20220713_1585301.html.
[10]刘卉芳,单志杰,秦伟,等.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J]. 泥沙研究, 2020,45(4):74-80.
[11]邹文秀,陆欣春,陈旭,等. 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与大气降水关系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9,50(2):267-273.
[12]蔡壮,黄金峰.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后管护模式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53(3):16-22.
[13]谢云,高燕,顾治家,等.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评价[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18(6):105-114.
[14]韩晓增,李娜. 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8,38(7):1032-1041.
[15]汪景宽,徐香茹,裴久渤,等. 东北黑土地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土壤通报, 2021,52(3):695-701.
[16]中国科学院. 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R/OL]. (2021-07-09)[2022-07-21]. https:∥www.cas.cn/yw/202107/W020210714418584895253.pdf.
[17]白烨. 东北黑土地的危机与拯救[J]. 生态经济, 2021,37(1):9-12.
[18]敖曼,张旭东,关义新. 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36(10):1203-1215.
[19]崔宁波,范月圆,巴雪真. 中国保护性耕作政策变迁进程、逻辑与展望——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J]. 中州学刊, 2021(10):33-40.
[20]梁爱珍,张延,陈学文,等.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J]. 地理科学, 2022,42(8):1325-1335.
[21]牛善栋,吕晓,谷国政. 感知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以“梨树模式”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1,35(9):44-53.
[22]王桂霞,杨义风. 当代中国农村耕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探索与策略优化——以黑土地保护为中心兼及其他[J]. 河北学刊, 2021,41(6):117-124.
[23]常钦. 形成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N]. 人民日报, 2022-05-31(5).
[24]邓祥征,梁立,廖晓勇,等. 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生产压力变化与保护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 2022,37(9):2209-2217.
[25]韩晓增,邹文秀.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33(2):206-212.
[26]葛全胜,王介勇,朱会义. 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主要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36(10):1175-1183.

平台注册入口